官方微信
CNPC-online

【一线故事】火炬映照攻坚路

2025/07/30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报

6月9日,在工程建设公司第一建设公司广西石化公用工程项目部化工地面火炬及化工火炬气回收设施工程现场,第一建设公司广西石化公用工程项目部副经理刘琪,正在组织60名员工配合业主单位开展保运和“三查四定”整改工作。目前,化工地面火炬已经点火成功,为下一步物料进厂及装置全面投产奠定良好基础。

2024年4月1日,一纸调令,刘琪便跨越千山万水,从遥远的呼和浩特飞赴广西钦州,从此风雨兼程地奔波在工程一线,从事着现场综合协调与管理工作。初来乍到,被誉为“中国石油首个模块化建造管廊项目”——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化工工艺及热力管网工程,由于砼柱预制厂家供应滞后、质量管控难度大等问题成为项目部当务之急。面对困难,刘琪主动请缨要求驻守砼柱预制厂家实施全过程督导监造。他顶住困难和压力,每天往返行走8公里,去厂家监督检查砼柱进度与质量。经过刘琪两个多月耐心细致的工作,全厂热力管网管架不同型号规格的2796根砼柱如期分批运抵施工现场,有力保证了管廊模块化施工安装的总体进度。

作为公用工程片区负责人,刘琪每周组织召开工程施工危险作业分析会,明确关键风险控制点,并带头组织开展全员辨风险、识隐患,确保片区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在公用工程1号管廊第六分支有31根砼柱需要在220千伏高压线下区域施工,作业难度大、风险高。现场施工作业时刘琪反复测量高压线距离地面高度,仔细研究吊车的拔杆伸出长度和高压线的距离,他要求工程队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并亲自现场旁站监督,最终确保了31根砼柱安全吊装就位。

面对现场繁杂艰巨的综合协调工作,刘琪顶着压力干、迎着困难上。在他的带领下,工程片区管理团队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土建施工,大家中午、晚上加班加点紧盯现场,提前15天完成了1275个土建管廊基础与258个防风墙基础施工任务,为后续安装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春节期间,刘琪和450名员工坚守工程施工现场,奋力抢赶工期。3月初,现场作业人员猛增到860人。眼看工程中交日期日益临近,面对现场土建、铆焊、工艺多工种多专业协同作战的场面和巨大的工期压力,刘琪白天现场协调指导施工,晚上工程队收工后,他组织管理人员召开进度分析会,及时优化施工组织,坚持事不过夜。土建和安装工程队人员晚上9时刚离开工地,无损检测队已做好了探伤检测准备,现场安装工程和无损检测工作真正做到了24小时无缝对接。“无论工期多紧,我们在保证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决不放松工期要求。”刘琪说。经过全体参战将士们的不懈努力,工程建设整体进度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征鼓声声,奋战正酣。刘琪正与数千名建设者一道奋力拼搏,向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投产目标发起总攻。第一建设公司四分公司党工委书记杨东峰说:“刘琪是无数最平凡的石油工程建设者的代表。他们的默默奉献和拼搏担当,确保了集团公司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特约记者:尚松年

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