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CNPC-online

【一线故事】宁夏石化:火眼金睛”识隐患

2025/07/30 信息来源:宁夏石化

23时55分,一阵急促的对讲机呼叫声划破夜的宁静,宁夏石化化肥一部横四班巡检人员郭耀才的声音清晰传来:“蔡班长,我正在机组现场巡检,到合成气压缩机主冷凝器E1830南侧时,可燃气检测仪报警,我怀疑此处有漏点,正在进一步排查。”

“收到,你先排查,我马上到!”值班长蔡长岭的回应果断有力。此刻,郭耀才已凭借多年积累的巡检经验,迅速锁定报警区域。他手持检测仪,在合成气压缩机主冷凝器E1830南侧细致排查,不放过每一段管线、每一处接口。

随即,值班长蔡长岭携带备用检测仪火速赶到。两人默契配合,沿管线一寸寸仔细探查。当排查至K1801高压缸出口至循环段入口管线0.5米范围时,一股带着工艺介质特有压力感的气流扑面而来。循着气流方向,他们进一步缩小范围,最终在合成气压缩机K1801高压缸出口防喘振阀FCV18103阀后导淋焊缝处发现“可疑点”:一处细微的砂眼正往外刺漏工艺气。正是这个隐蔽的“元凶”触发了检测仪的警报。

熟悉装置工艺的岗位员工深知这处漏点的危险性。FCV18103管线内介质氢含量为71%左右,工艺气压力达12.6MPa。该漏点位置隐蔽,不易发现,一旦泄漏扩大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装置停车,后果不堪设想。

岗位员工郭耀才的及时发现,为险情处置争取了黄金时间。当班值班长蔡长岭立即汇报公司调度、部门值班技术员和领导,并迅速安排人员在漏点四周拉设警戒绳,同时协调接入氮气对泄漏气体进行稀释,降低燃爆风险。

质量检验中心在取样分析后反馈了数据:漏点0.5—1米处周围环境可燃气含量1.12%,氢含量0.98%。该数据印证了险情的紧迫性,更凸显了前期处置措施的必要性。随后,岗位人员展开对漏点的密切监护。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漏点最终被消除。

此次险情的成功处置,绝非偶然。从郭耀才巡检时的细致入微、敏锐捕捉,到蔡长岭应急响应的果断高效、调度有方,再到岗位人员会同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无缝衔接,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宁夏石化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更折射出企业深耕安全管理的扎实成效。

多年来,宁夏石化将安全理念深植于生产各个环节,引导岗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锤炼高度的责任心与敏锐的洞察力。从日常巡检“分毫必究”到应急处置“分秒必争”,岗位员工用细致入微的巡检、果断有力的行动,构筑起装置安稳运行的坚固防线,让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宁夏石化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作者:李黄春雨 马倩

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