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治呈
四川销售
岷江分公司副总经理
在若尔盖工作的2年里,何治呈跑遍了13个乡镇的沟沟坎坎,主导争取产业帮扶资金4990万元,实施中藏药、藏绵羊等特色产业项目10个,助力县工业产值增速由负转正至12%,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石油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三十年的“哈达之约”
1995年,7岁的何治呈将攒了半年的零花钱,投入绵阳市实验小学“援助若尔盖”捐款箱时,第一次在地图上认识了这个需要帮助的地方。
30年后,已成为四川销售中层干部的他,在家庭与高原之间选择了后者。妻子不解:“高原苦寒,儿子还这么小。”可他却打趣说:“有些缘分是冥冥之中的。”
初到若尔盖,海拔3500米的寒风刮得人脸生疼。在红星镇调研时,藏族阿哥将哈达挂上他的脖颈:“中石油干部是真心帮我们!”哈达的温热抵过寒风,他暗自发誓:“一定不能辜负乡亲的期望!”
羊圈里的“云养殖革命”
藏绵羊是若尔盖的“经济命脉”,但牧民们由于加工技术落后、产业链缺失等原因,只能低价向甘肃、青海等地出售活羊。对此,何治呈带领工作队翻越垭口,踩着积雪走访牧民了解情况。半年后,他创新推出了“认养一只羊”云养殖,外地消费者通过手机认领羔羊,实时了解在草原的养殖情况,出栏加工后的净羊肉直邮到家。
“订单牧业”与“供应链金融”让藏绵羊的附加值大幅提升,若尔盖藏绵羊产业孵化与品牌培育项目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为《2023-2024乡村振兴观察报告》百大典型案例。在摸排麦溪乡藏绵羊标准化圈舍的时候,牧民扎西递上一碗酥油茶:“何县长,您身上有我们草原的味道了!”
雪域高原的“生命桥梁”
何治呈始终将帮扶地区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最大程度争取救助资金,为困难群众架起“爱心桥梁”。
2025年初,占哇乡14岁的贫困少年桑吉扎西因先天性脊柱侧弯危及生命。何治呈得知后,连夜协调华西医院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最短时间内落实专家医疗团队和10万余元手术费。术后,小扎西挺直脊梁重返校园,他感激地说:“何叔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近两年,何治呈全力争取并落实医疗救助资金300余万元,推动“旭航助学”资助450名藏区学生,“云会诊”覆盖8579例病患;打造“藏香传承空间”“道德积分超市”等20余项民生工程,惠及超1.4万人。农牧民说:“何县长走到哪儿,哪里就有‘宝石花’开!”
助力县域绿色低碳发展
为把“绿色发展”融入到帮扶过程中,何治呈2024年分管县经济、商务、供销体系、通信电力、园区建设等工作以来,在四川销售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布局新能源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雪域“绿色能源补给链”,推动在若尔盖建成3座充电站、17把快充枪;协助建设了全阿坝州首座“零碳厕所”;持续推进红星镇“油气电非”综合能源站项目,打造川甘青枢纽的“绿色能源心脏”;探索将微光伏电网技术应用于藏绵羊加工厂等产业项目,努力将若尔盖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农牧民手中的“金山银山”。
“帮扶不是数字游戏,是让每一个若尔盖人活得有尊严。”从青葱少年到高原帮扶领路人,何治呈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石油人倾情奉献乡村振兴的壮丽赞歌。
来源:四川销售
编辑:姚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