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成就,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目标任务。作为一名能源行业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我将持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攻关水驱油田开发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着力造就顶尖创新团队和人才,逐步打造水驱油田高效开发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中国石油水驱油田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突破水驱开发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水驱油田开发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原油稳产是确保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我国油田类型复杂多样,注水补充能量是油田主体开发方式,也是支撑国内原油持续稳产、保障国家油气安全的压舱石。大庆油田依靠注水开发保持27年5000万吨稳产,目前仍有65%的产量来自水驱。长庆油田91%的产量来自水驱。由于我国油藏具有显著的纵向非均质性特点,笼统注水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近70年的注水开发实践证明,精细分层注水是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实现储层均衡动用、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手段。我带领团队长期从事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研究,针对井下高温、高压、腐蚀结垢、小尺寸等复杂工况,依托中石油采油采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突破了井下流量检测、井筒通信和层段流量无级调节等核心技术,攻克适用于特定流量范围的井下系列流量计,满足了不同配注量的精确检测需求;研发有缆和波码无线通信等井下通信技术,实现3000米井深双向数据传输;研发形成高压差条件下井下流量的无级连续可调,突破了基于注采单元渗流阻力的多层多向产量劈分、智能注水优化核心技术,形成了精细油藏分析和分层注水评价与优化软件。基于核心技术的突破,针对不同井况,形成以桥式偏心/同心高效测调为代表的第三代分层注水技术和缆控式、波码通信式等为代表的第四代分层注水技术,使油藏开发的“眼睛”和“手”能够延伸到各个层段,支撑了分层注水技术由“钢丝投捞测调”向“边注边测边调边控”的数字化升级跨越,大幅度降低测调工作强度。
二、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围绕老油田精细水驱开发面临的难题,勘探开发研究院作为中国石油最大的上游业务研究院,牵头与大庆油田、长庆油田以及东北石油大学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同盟,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准则,依托国家863项目和中国石油重大科技项目,围绕大庆、长庆水驱开发油田持续高产稳产的重大生产需求开展协作攻关,以解决大庆、长庆水驱油田开发面临的无效循环严重、动用程度低、测调工作量大、操作成本高等生产难题为主要目标,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应用,取得显著效果。近3年,在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累计应用2万口井,节约测试费2.9亿元,直接创效12亿元,支撑了老油田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成果在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延长等油田推广应用,并出口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引领行业技术快速发展。
三、大力推进水驱油田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驱油田智能化分层注水产业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国石油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我带领团队围绕水驱油田数字化转型,打造全新的注水“在线”管理模式,彻底取消了现场人工巡检、手动录入和调配注水量等人工作业,实现注采井筒和地面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基于地面、井筒自动采集的实时数据和油藏开发静态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形成了油藏精细分析与注水方案智能优化技术及软件。新一代的数字化注水技术实现油田注水开发网络远程控制,实现井下测调自动化、状态监测实时化、分层注水定量化、油藏开发方案智能化,使注水开发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数据质量,达到降本增效和提高采收率目的,为水驱开发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助力水驱开发由“滞后调控”向“实时、精细、智能优化”重大跨越,是油田水驱精准开发的领航者,也是数字/智能建设的先行者和智慧管理发展的探索者。
四、重视基础管理和团队建设,持续打造水驱油田开发一流团队和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报告还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我一直高度重视团队建设,以促进我国井筒控制工程学科发展、支撑水驱开发油田稳产和降本提效为目标,持续建设高技术水平、实践经验丰富和年龄梯次配置合理的创新队伍,培养一批支撑水驱油田高效开发的高技能人才。主要做法包括:一是注重提升人才的政治素质,把党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团队内部上好特色党课,开设延安精神、石油发展史、石油科技史和结合党史谈科研等课程;二是在充分考虑个人能力和专业特长基础上,为每名成员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传、帮、带”管理,凝聚传承动力,激发创新活力;三是强化成果管理的科学性,形成了成果共享科学方法,驱动科研持续创新;四是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综合素养培养,给他们压担子、搭梯子,努力将他们打造成为业务能力全面、创新思维活跃的国际化人才。团队成立以来,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企业专家4人,团队2022年获集团公司创新团队奖,一批青年人才成长为科技骨干,获得集团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SPE区域服务大奖、身边共产党员榜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未来,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水驱油田高效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动中国石油水驱油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合
编辑:张旭
责编:孙洁